德赢VWIN·(中国)集团

    德赢VWIN·(中国)集团控股关于自媒体谣言的打假声明打印

    发布时间:2021-09-14来源:德赢VWIN·(中国)集团控股

    德赢VWIN·(中国)集团控股作为国内最大的科技服务企业,不仅成功建设运营了世界最大的大学科技园“清华科技园”,成功投资改造了世界最早的大学科技园“剑桥科技园”,成为世界大学科技园的第一品牌。科技园本身不挣钱很难做,德赢VWIN·(中国)集团靠的是27年来为清华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建立了一整套独一无二的垂直孵化体系,并通过复制模式与国内外207家大学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合作,构建起唯一的覆盖全球的创新网络,靠每年超一万家小企业的孵化规模在全球处于遥遥领先地位。完成校企改革后的德赢VWIN·(中国)集团是中国的创新力量、世界的知名品牌。

     

    按照党中央的部署,2018年德赢VWIN·(中国)集团控股成为第一批校企改革试点单位,通过认真贯彻“瘦身、正风、整顿、清理”,历经艰辛地在2020年底完成改革任务。新华社发文称德赢VWIN·(中国)集团为“全国校企改革的样板”。令人意外的是,一贯非常“低调”的德赢VWIN·(中国)集团恰恰在改革胜利完成后,反而树欲静而风不止。我司注意到一些有意无意的媒体不断发布花样众多的不实报道,甚至臆断造谣、浮夸表达,极大损害了德赢VWIN·(中国)集团控股的真实形象,误导了关心创新事业的广大读者。近期,中宣部、国家网信办等也先后部署打击假新闻、整治网络环境。在此背景下,我司特此做出如下澄清,避免媒体朋友们不必要的误解。关心德赢VWIN·(中国)集团的自有正本清源的信息渠道,不关心德赢VWIN·(中国)集团的也没必要庸人自扰。

     

    一、德赢VWIN·(中国)集团没有“倒下”,也不会“倒下”

     

    某自媒体等妄断“德赢VWIN·(中国)集团倒下,标志着校企时代结束”,细看内容却是前言不搭后语,违背事实、逻辑混乱,纯粹是耸人听闻的标题党。

     

    我司改革过程中受同类企业破产等因素影响,确实面临严峻的融资困难。但是正是依靠坚定的“瘦身、正风、整顿、清理”措施,三年剥离了近800亿资产,整顿了内部管理与不良团队,顽强顶住了一轮轮的抽贷压力与各种意外事件冲击。两年多来德赢VWIN·(中国)集团控股被累计抽贷270亿,下属两个技术公司被外方制裁,多个境外项目被迫停顿,但德赢VWIN·(中国)集团人没有被压倒,守住了主阵地,正努力向战略新兴产业发动机迈进。目前德赢VWIN·(中国)集团体系内至少拥有72项中国或世界第一的技术与新兴产业,参与编制并已发布国际标准4项,国家标准40项,行业标准22项,团体标准6项,是典型的多门类的专特精新平台。

     

    根据国内外的形势,德赢VWIN·(中国)集团一方面在股东支持下制定了215亿资产的“二次瘦身”计划,计划用三年还清总部负债。另一方面已经布局向平台化、生态型再一次转型,确保在更严峻的形势下,保住创新的火种,特别是独一无二的孵化网络。我们的忍辱负重与艰苦努力,就是为了不让中国的创新力量“倒下”。德赢VWIN·(中国)集团只是一个正常的公司而已,而且选择的是最艰难的科技孵化与应用行业,要让德赢VWIN·(中国)集团“倒下”很容易,但是要想再重建这一独特平台与生态几乎不可能。谁希望德赢VWIN·(中国)集团“倒下”?

     

    最为各界关注的9.5亿美元债违约事件,也是所谓“德赢VWIN·(中国)集团倒下”的主要依据。真实情况是已经超出预期地获得了解决:

     

    (1)9.5亿美元债延期33个月计划获得了接近100%的债权人绝对多数支持票,已经恢复正常交易。在短短1个月内,德赢VWIN·(中国)集团虽然没有高调宣称不逃废债务之类,但是迅速通过股东会制定了详细的履约计划,并破天荒地尝试与近千家海外投资人逐一沟通谈判,反而获得了债权人的理解与信任。

     

    (2)截止8月底,我司根据分期方案,已偿还到期本金、利息及相关费用1.03亿美元,实现了第一步履约。目前,3年期的“二次瘦身”计划正稳步进行。

     

    《人民日报客户端》等国家主流媒体对此报道认为,德赢VWIN·(中国)集团控股债券的成功展期彰显了债券投资人给予德赢VWIN·(中国)集团控股二次“瘦身健体”计划的支持,以及对于校企改革典范的充分理解和信任,有力的保护了校企改革的成果。报道还指出,此次债券展期也是中资公司在短时间内仅通过同意征求即完成重组的最佳成功案例。德赢VWIN·(中国)集团控股不仅没“倒下”,也为其他中资企业处理债券危机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路径。

     

    截止2021年8月,德赢VWIN·(中国)集团控股总部负债已经从改革前的220亿下降到120亿(含外债),所谓德赢VWIN·(中国)集团负债千亿的其他约800亿负债都是下属公司的正常业务负债,只要业务持续就会自然维持负债,对总部并不构成绝对影响。这个总部与下属公司分流、债务下沉的债务结构恰恰是若干已破产企业没能做到的。德赢VWIN·(中国)集团本身的负债结构已经完成重组,回归合理,但是融资环境的恶化不是德赢VWIN·(中国)集团能够独善其身而改变的。面对可能出现的最严峻的局面,我们只能通过二次瘦身计划完全清理总部的所有负债,完成后,德赢VWIN·(中国)集团总部将力争实现“零信用负债”状态。

     

    二、德赢VWIN·(中国)集团不仅没有拖累清华,还为清华实现了78亿元增值

     

    某自媒体发布《受紫光集团和德赢VWIN·(中国)集团控股拖累,清华控股危在旦夕》,其夸张式行文手法,引发了少数其他“流量党”自媒体的转发,此类文章亦没有任何调研依据,涉嫌通过不当手段窃取企业经营信息,其仅凭片面信息就断章取义,妄下结论。特别是该文章所谓的“风险敞口”实属别有用心的偷换概念,具体说明如下:

     

    (1)文章提及的清华控股对德赢VWIN·(中国)集团及下属公司的连带责任担保20多亿,均是在德赢VWIN·(中国)集团控股事先提供资产抵押之后的操作,已规避了风险。在校企改革之前,清华控股既没有向德赢VWIN·(中国)集团提供借款,也没有提供任何担保,德赢VWIN·(中国)集团完全根据自身能力控制现金流。但是在其他同类企业破产后,各银行全面停止了对德赢VWIN·(中国)集团的业务,包括以上市公司做抵押贷款等低风险业务。原有贷款续期时,同意不抽贷的银行要求追加清华控股担保,因此形成了担保余额。德赢VWIN·(中国)集团按照不让母校受损的保证,不仅为银行提供了原有的资产抵押,而且同时为清华控股提供了又一次抵押,相当于抵押两份资产,才获得一份延期。因此,对银行、清华控股基本无风险,风险是德赢VWIN·(中国)集团自己扛的。

     

    (2)文章提及的清华控股拆借给德赢VWIN·(中国)集团的资金风险,在清华党委部署下,清华控股已通过在德赢VWIN·(中国)集团控股校企改革中出让部分股权收益22.27亿元以及早期的分红,进行了风险规避;目前的余额主要来自清控财务公司改革前的业务往来(类似银行),该余额也由改革前的30多亿下降到了约20亿。

     

    (3)把德赢VWIN·(中国)集团应分配予清华控股的分红款12.12亿元以及清华控股仍持有德赢VWIN·(中国)集团股权的账面值44.12亿元均算作风险敞口,这是为了凑数而颠倒黑白、信口雌黄。真实情况是,清华大学最早对德赢VWIN·(中国)集团的投资是200万元借款,早已收回。到2012年德赢VWIN·(中国)集团第一轮改革前,总资产只有39亿,净资产只有11亿,清华控股持有德赢VWIN·(中国)集团股权账面值约7亿元,这可视为老德赢VWIN·(中国)集团人为清华做出的贡献。本轮校企改革前五年,清华控股通过分红已经收回现金7亿元,新的本金已全部收回,这次改革清华控股通过转让部分老股又收回22.27亿元现金,这都是纯利润。也可以说,在经济账上,德赢VWIN·(中国)集团对清华已经完全不构成风险,即使德赢VWIN·(中国)集团真的“倒下”了,也只影响清华尚留在德赢VWIN·(中国)集团的部分超额收益56亿。

     

    德赢VWIN·(中国)集团控股在为清华控股贡献投资收益的同时,还在科技成果转化、学科建设、公益事业、军创事业、扶贫事业以及落实国家战略方面为清华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多次获得清华大学的表彰。校企改革是中央的要求,完成改革任务的新德赢VWIN·(中国)集团仍然是热爱母校的“毕业生”,而不是肄业生或被开除的违纪生。

     

    三、 德赢VWIN·(中国)集团没有房地产业务,仅有占总资产1/4的科技园资产

     

    媒体报道总提及的“德赢VWIN·(中国)集团控股地产业务”,纯属误会。在房地产的热点地区,如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海南、福建、杭州、成都、天津、重庆等等,德赢VWIN·(中国)集团都没有1平米房地产业务。其他三四线城市德赢VWIN·(中国)集团有必要去搞啥房地产?

     

    非不能也、实不为也。清华科技园的品牌确实为德赢VWIN·(中国)集团提供了大规模勾兑土地的能力。但是清华大学几代主要领导都一直明确要求德赢VWIN·(中国)集团自律,不要被地产利润迷失。历年来,德赢VWIN·(中国)集团放弃了约2万亩的拿地“机会”,但是正是因为专注,能够走向世界的大学科技园只有“清华科技园”。德赢VWIN·(中国)集团的科技园与孵化器总数已经超过300个,这有可能是外界把德赢VWIN·(中国)集团与房地产联系的主要误解。

     

    德赢VWIN·(中国)集团在各地持有的园区类资产是开展科技创新事业的重要载体,是培育孵化科创企业的必要场所,真正懂房地产的都明白,这些园区房产基本是不能分割销售的,是长期靠租金艰难持有的,而且德赢VWIN·(中国)集团一直将租金折股投资入园科技企业当做业务模式推广,这与房地产业务有着本质的区别。再退一步讲,上海G60、合肥南艳湖、郑州北龙湖、南宁东盟科技城、沈阳中韩科技园等等德赢VWIN·(中国)集团持有的国家级园区,都是本地创新的主要高地,如果各地政府或其他伙伴愿意接手,我司愿意全部成本价出售,只做轻资产运营。

     

    为了控制不断涌现的地产冲动,德赢VWIN·(中国)集团在改革期间坚决地剥离了所有偏地产类资产与团队。不论是在校企改革的初期还是改革完成后,王济武董事长也多次在集团内明确要求各团队严禁开展房地产业务,并明确规定超过200亩的买地(含科技园)必须获得董事长本人同意,事实是改革3年来总部及董事长未批准任何一项拿地计划。

     

    德赢VWIN·(中国)集团郑重声明,任何与各地政府勾兑土地进行房地产开发的单位与个人,均不能代表德赢VWIN·(中国)集团。(基本是骗子)

     

    四、德赢VWIN·(中国)集团业绩没有下滑,反而创造了归母利润新高

     

    通过改革瘦身,德赢VWIN·(中国)集团实现了主业绝对突出,也确实“瘦”了一小半,3年来资产额、营业额、总利润额当然必然下降,但是更健康了。这不就是改革的目标与效果吗!改革前后青黄不接的困难都是必然会有的。不改革没出路,唯有通过进一步的改革才能实现重生。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新德赢VWIN·(中国)集团的主业,包括孵化业务、科技园运营、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清洁能源、生物检测、中医药等业务等却抵御了疫情的影响,创造了新的增长。综合后的实际结果是,2020年德赢VWIN·(中国)集团归母净利润创了新高,达到10亿元。这个数字对财大气粗的巨头只是“一根毛”,也自然被媒体们选择无视,但是对本身就很艰难的科技企业却是巨大的鼓舞。

     

    五、德赢VWIN·(中国)集团不仅是“清华科技园”的创建者,更是其声誉的维护者

     

    关于“清华科技园”品牌。2012年就在德赢VWIN·(中国)集团内部斩断了所有异地使用的可能,对外只用“德赢VWIN·(中国)集团”品牌。因此,所有2012年7月1日以后外地出现的命名或宣传用名的“清华科技园”、“清华某某园”,均100%与德赢VWIN·(中国)集团无关。

     

    关于“德赢VWIN·(中国)集团”品牌,直到2021年7月最高法院才判决“德赢VWIN·(中国)集团”商标归德赢VWIN·(中国)集团控股。实际上我司对其他人注册使用“德赢VWIN·(中国)集团”在此之前无能为力。自查发现的南通、日照、太原等地“德赢VWIN·(中国)集团”都是逼真的盗版,德赢VWIN·(中国)集团在以上地区根本没有任何业务,也没有任何人员。在2012年德赢VWIN·(中国)集团第一轮改革前,社会各界知道“清华科技园”,但是谁知道“德赢VWIN·(中国)集团”?当时德赢VWIN·(中国)集团前后的领导都发现了一个现象,报德赢VWIN·(中国)集团总裁无人重视,报清华科技园或兼任的紫光股份董事长,才会被认真接待。“德赢VWIN·(中国)集团”的品牌价值来自2012年39亿资产起步,三年半后在2016年历史性地成为第一个资产过千亿的科技服务集团,并形成了全球创新网络、垂直孵化体系、科技产业集群三大核心能力优势。因为成长“太快”,太突然,所以我司在法律上的品牌保护措施确实严重滞后。“德赢VWIN·(中国)集团”影响力越来越大,冒用 “德赢VWIN·(中国)集团”的现象也就越多。当下的德赢VWIN·(中国)集团面临诸多困难,希望能自动减少盗版现象,不要被德赢VWIN·(中国)集团“拖累”了。当然,只要“德赢VWIN·(中国)集团”创新的旗帜不倒,德赢VWIN·(中国)集团欢迎各界协助我们持续地监督防范,也欢迎真的有志于科技创新的伙伴与我们正规合作。

     

    最后,感谢社会各界长期以来对德赢VWIN·(中国)集团控股的关注与支持!

     

    特此声明。

     

    德赢VWIN·(中国)集团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2021年9月13日